<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

    1. 資訊> 正文

      武俠小說家金庸創辦《明報》 1991年股票上市時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

      時間: 2018-10-31 09:41:11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原標題:金庸的財智:寫出《明報》8億市值,婉拒倪匡、亦舒兄妹漲稿費)

      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東方IC

      據明報消息,明報創辦人、一代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筆名:金庸)去世,享年94歲。

      金庸從1955年開始至1970年代封筆,總共寫了14部武俠小說,根據保守估計,金庸小說全球發行量已經超過了3億冊,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關的電影電視粗略統計也已經超過100多部,可謂小說界“中國第一IP”。

      2010年,金庸小說在內地重新結集出版,金庸版稅收入350萬,僅名列當年作家財富榜第12位。

      金庸不只是一個武俠小說家,更是香港著名報紙《明報》的創辦人。

      《明報》創辦時,資本僅10萬元港幣。到《明報》1991年股票上市時,其市值已達8億7千萬港幣,金庸獨占六成。1992年,《明報》的年利潤已經達到了一億港幣,金庸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香港百富榜第64位。上世紀90年代,金庸已經是香港報業大亨,香港新聞界乃至傳媒業界“報刊幫主”一般的存在。

      有錢人家小少爺

      金庸原名查良鏞,出身浙江海寧名門世家查家,出過“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滴踅o他們查氏一族宗祠提的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家里良田千畝,藏書甚豐。

      著名詩人徐志摩,是他表哥。

      他的父親是一位受過西式教育的大地主,在金庸小時候送給他人生中的第一本小說是狄更斯的《圣誕頌歌》。

      這樣的成長環境加上家族基因的天賦加成,金庸從小就是一個學霸級人物。

      15歲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金庸的經商天賦是在中學時期顯露的,他看到很多同學為準備入學考試而苦讀,靈機一動和兩個小伙伴一起總結了考試經驗之后,搜集了許多中學招考試題,三人分頭加以分析解答,并用一種方便查閱的方式編輯成冊,合寫了一本書《給初中投考者》,自行組成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結果這本書從麗水暢銷到臨近的江西、福建和安徽等省。因這本書的收益,這三位少年編者不僅中學時代衣食無憂,而且還積下了高中畢業后去重慶考大學的經費,可以說是金庸靠自己的筆頭掙得第一桶金。

      筆桿子里寫出來的“霸道總裁”

      那年金庸才31歲,在香港《新晚報》做編輯。某天主編告訴他,之前在報紙上做武俠小說的同事連載結束不寫了,需要他接上。于是開啟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創作之路,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那個在他之前連載小說的同事,叫梁羽生。

      金庸的武俠小說一炮而紅,1958年香港峨嵋電影公司將他在《香港商報》的連載《射雕英雄傳》拍成了2集的粵語長片,而那個時候金庸小說甚至尚未結集出版。

      金庸靠著《射雕》的熱度掙得一些本錢,在1959年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創辦《明報》。(金庸:人創業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不熟悉的事情做不好,我做過報館里所有的工作,我很熟悉,所以我辦報)

      然而現實卻是相當的“骨感”:《明報》立之初發行量十分慘淡,報社只能苦苦支撐。

      《明報》創刊之初,金庸連載的正是《神雕俠侶》。“一見楊過誤終身”,《射雕英雄傳》續作的《神雕俠侶》好歹幫助金庸穩定住了6000份銷量。

      金庸用自己的武俠小說使得《明報》逐漸走上正軌,然后他用自己的本名“查良鏞”寫的社評,將《明報》一舉推上香港知識分子必看報紙的位置。

      金庸是學《國際法》出身,對國際政治和局勢分析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20世紀60年代復雜的國際環境之下,他的社論觀點獨到犀利,闡述簡單易懂,很快為《明報》擴大了影響力。

      下午寫社論,國際局勢,波云詭譎;晚上寫武俠小說,江湖恩怨,兒女情長。社論2000字,武俠小說5000字,堅持日更20年,足以讓當今很多網絡寫手汗顏。

      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明報》的讀者并不知道,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和寫社論的“查良鏞”是一個人。

      經過多年辛苦經營,《明報》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成為一家兼營報社、出版、旅游、印刷乃至地產的報業集團,《明報》銷量已經高達十二萬份。

      金庸靠一支筆桿子,將自己寫成了總裁。

      豪爽朋友,摳門老板

      金庸對朋友很豪爽,出門吃飯樂于買單,朋友倪匡要用錢找他預支版稅,他也二話不說,十數萬的金額慷慨允之,頂多加一句:“錢不要亂用啊”。

      然而對于稿費,他卻可謂摳門?!睹鲌蟆方o專欄作者的稿費不高,然而由于口碑上佳,在《明報》有專欄差不多是香港文化人地位的一個象征。由于金庸德高望重,所以誰都開不了口跟他要求加稿費。

      然而還是有勇者存在的,那便是金庸的老朋友倪匡,再加上他的妹妹亦舒。

      倪匡和他很熟,一起吃飯的時候乘著酒勁要求加稿費,金庸左推右擋,勉強加了百分之五,聊勝于無。倪匡打電話去罵,結果金庸用一封長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卸了倪匡的氣勢。

      倪匡的妹妹亦舒更為辛辣,直接在自己的《明報》專欄上寫文罵老板吝嗇,不加稿費。金庸巍然不動,不予回應,亦舒也只能作罷。

      香港文壇這一對不好惹的兄妹,就這樣被金庸治得服帖。

      金庸對于認為要管理好一個企業,一是要管好錢,二是要管好人。對稿費支出的嚴格控制,明顯屬于他“管好錢“的那一部分。

      面對人才,他愿意哄著供著,任他們發揮才華,“是人才自然不會對你說假話”“在我這里說假話的人立刻就要被開除”。

      金庸是個文人,15歲的時候靠自己的知識賺取了學費,之后靠自己的文字找到了工作。他以文字為生,靠寫字成名,用自己的才華創業,乃至于他的管理理念都帶著一股書生氣“須以真、誠相待,不能作假”。

      他如此成功,確如倪匡所說,在中國文人歷史上前所未見,而在商人中恐怕更是少有。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和他建立的《明報》集團,在香港的歷史上,都寫下了特殊的一筆。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享年94歲。

      關鍵詞: 中國跑酷財經網 財經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_欧亚乱色熟女一区二区_91在线精品国产丝袜超清_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