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

    1. 聚焦> 正文

      科技創新 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時間: 2020-10-23 16:22:27 來源: 人民網

      中國始終把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有效地解決了“吃得飽”的問題,城鄉居民消費正在向“吃得好”跨越。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需要從糧食安全大視野進行戰略與科技布局。

      糧食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確立“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形成了“飯碗論”“底線論”“紅線論”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義的糧食安全新理論。通過糧食生產能力的提升,我國已實現糧食連續16年豐收,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歷史新突破。2019年,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5公斤左右,大幅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谷物安全標準線,基本滿足數量需求,為國家長治久安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我國面臨著糧食安全保障進一步升級,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新跨越階段,老百姓更加注重營養健康,需要從“大食物觀”角度更好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針對產業發展方向,大力培育優質專用品種,配套豐產優質栽培技術,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不斷提升三大主糧、主要食用油作物以及特色雜糧的優質化、專用化率,密切與產后加工和市場供應的聯系,形成穩定、合理的產業鏈,不斷提升糧食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決不能因為連年豐收而對農業有絲毫忽視和放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大饑荒,有錢也沒用。只有堅持立足國內,把14億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特別是在國內外復雜形勢下,糧食安全必須得到絕對保障,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必須進一步得到提升,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效益,推動量與質協同發展。

      科技創新是實現“吃得飽”到“吃得好”跨越的新動能

      促進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我國在不同時期部署了一系列科技任務,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十三五”期間,國家實施了主要農作物育種、糧食豐產增收、減肥減藥增效、主要經濟作物優質高效等一系列與糧食有效供給相關的重點專項。培育了一大批支撐更新換代的重大新品種,創新了一大批有區域特色的生產技術,形成了優質、高產、高效、綠色可持續協同提升的技術模式。糧食生產要素融合創新水平大大提升,新品種選育、地力建設、災害防控成果突出,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糧食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提高到96%以上,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10億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0%。

      推進優質化和多元化需求。隨著作物生產能力與水平提升,我國越來越重視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在科技領域特別重視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技術研發,食味和營養功能食品不斷開發,專用特用品種不斷推新。以創新驅動優質化和多元化的協同發展,正在著力解決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問題,尤其是糧食產品的“優質化、專用化”低,糧食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益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要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提供全方位保障

      強化數量與質量的需求平衡。我國糧食生產能力與需求相比,總體仍將處于緊平衡維持狀態,必須堅持國內生產為主體、適度利用國際市場的思路。與此同時,我國糧食安全還面臨著供求結構性矛盾,也需要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方向,完善作物品種結構,加快補短板強弱項。

      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加大境外糧油生產拓展力度,尤其要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中糧油生產合作。進一步強化國內糧食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的糧食生產,不斷提升重點區域糧食生產能力。

      注重各類作物協同生產。在保障水稻、小麥和玉米等主糧作物安全生產前提下,進一步加強優質化與專用化生產,特別是加強油料與經濟作物有效供給的合理布局與生產,提升食用油自給率,盡快改變高度依賴進口的現狀。從作物品種布局上,適當調整增加油料作物的生產面積,合理布局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

      加速作物生產轉型升級。利用科技創新加速提升糧食生產規?;?、標準化、優質專用化,提高糧食生產光熱水肥等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投入利用效率,降低農田污染。提高糧食生產勞動者技術素養、提升人均勞動生產率,促進作物生產轉型升級,保障糧食產業發展可持續性。

      不斷提升現代糧食產業發展能力。強化“面向生產過程、面向產業發展”觀念,從現代農業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出發,將糧食生產以豐產為主要目標向豐產、提質、增效、綠色轉變,突出“精簡規?;?、優質品牌化、資源高效化、生態綠色化和智慧精準化”技術發展,實現糧食生產融入糧食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糧食生產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關鍵詞: 科技創新 消費需求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_欧亚乱色熟女一区二区_91在线精品国产丝袜超清_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