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

    1. 聚焦> 正文

      “三小球”進入廣州中考,暑假體育“補課班”更忙了

      時間: 2023-08-15 20:38:56 來源: 鳳凰網

      《共同體》是中國之聲決勝時刻聯合體育大生意推出的體育商業主題對話節目,以“求同存異,聊聊大家共同關心的體育熱點話題”為口號,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國之聲《決勝時刻》欄目期間播出。

      8月3日消息,廣州市教育局發布《關于印發2024-2026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統一考試項目考試規則、評分標準和特殊考生醫務審核指南的通知》,新增了乒乓球、羽毛球、網球“三小球”等項目。中考引入多種體育項目后對校園體育發展有何推動作用?是否在體育科也存在“應試教育”趨勢?8月11日,第18期節目討論匹克球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參與的“閑話者”是中國之聲張聞,廣州體育學院休閑與數字體育學院院長王曉東,體育大生意大灣區產業總監譚力文。

      本文為本期節目精華內容回顧。


      (相關資料圖)

      廣州中考體育科規則細節

      張聞:王院長和力文都在廣州工作。最近廣州中考的體育科調整了考試規則。2024年,廣州中考體育新增五個項目。力文,大概您是我們三人之中最晚中考的,您覺得新的規則下中考變難了還是變容易了?

      譚力文:我們先看廣州中考體育的基本規則。滿分70分。50分來自統一考試,項目有三類。一類項目為“二選一”,即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和100米游泳中選一項。二類項目為“六選一”,在原有的實心球、鉛球、三級連續蛙跳、立定跳遠、一分鐘跳繩的基礎上,增加了男生引體向上和女生平行梯懸垂攀移。三類項目為“六選一”,原本設立了“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現在新增了“三小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一類項目滿分20分,二類項目和三類項目滿分均為15分。

      此外,廣州中考體育還有20分來自體育素質綜合評價。綜合評價得分以初中三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體育課成績和體育綜合知識測試成績為依據。

      中考體育中,跑步等體能項目仍不可缺少

      我覺得新增“三小球”主要是增加了考生的選擇,使得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特長等選擇更易得分的項目。例如廣州有很深厚的羽毛球傳統,可能選考羽毛球的考生比例會比較大。但是得分難度是要結合縱向比較的。這次廣州中考體育更新規則,除了新增項目之外,籃球和排球的滿分要求降低了,這個就是很直接地降低難度了。而新增項目方面,例如羽毛球滿分要求男生46.4秒、女生47.8秒完成指定動作,究竟有多少考生能做到,要到下一年開考才能知道。2025年參加中考的考生大概會觀望一下2024年的情況再做決定。

      張聞:當年我在天津中考,并沒有球類項目,都是考跑跳投。所以最難的大概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大家都會在考前幾個月到半年左右突擊訓練。不過體育科目成績的梯度不明顯,基本上大家都能拿到滿分30分。近年來國內中考的趨勢是不是也沒有太大地拉高梯度?

      王曉東:教育部門在中考設置體育的初衷,在于讓大家真正重視體育、廣泛參與體育,讓孩子們提升身體素質。制定相關政策時,目前仍然會考慮到分數區分度過大的話,會讓家長覺得孩子丟分風險增加、對體質相對落后一點的孩子不公平。

      整體而言,目前社會上還沒有把體育真正視為選拔人才的其中一個標準。所以教育部門對區分度設置方面比較謹慎。不過經過近年來的一系列調整,中考體育項目還是越來越科學,也給學生帶來更多的選擇。其實教育部門是要為此增加工作量的,因為項目越多,組織考試的難度就增大了。

      應試需求客觀存在,仍有助于青少年參與體育

      張聞:是的,項目越多,教育部門要考慮更多項目的評分標準,以及更多的考試流程。不過這也能引導學校開足開滿體育課,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體育技能。只是對學校來說,挑戰同樣也增加了。因為既然有項目成為考試內容,學校就要設置對應課程。是這樣嗎?

      王曉東:新增科目主要調動了學生去嘗試更多項目。從目前廣州的校園情況來看,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基本能開課,擁有網球場條件的學校就比較少了。所以單依靠學校,不一定能完整覆蓋所有中考項目。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這也可能會推動更多學校修建網球場、羽毛球場,增加校園體育設施配置。

      張聞:除了設施之外,我還想到師資的問題。相應技能的體育老師的供應量充足嗎?

      王曉東:情況還是差不多,除了網球師資相對有所欠缺,其他項目都沒有太大問題。我認為還是場地設施方面給學校提出了更高要求。

      校園足球發展為考生應考足球提供支持

      張聞:如果師資可以保證的話,為什么家長需要給孩子暑期報班、甚至報一對一的課程?

      王曉東:家長其實內心上還是希望孩子們能開開心心多打球。同時對孩子們來說,參與球類運動也是多多益善。所以暑期的各種培訓班的補充還是有必要的。同時,假如體育不是考試項目,可能家長權衡之下會更傾向于文化、才藝培訓,因為覺得球類班上孩子只是在“玩”,有點浪費時間、影響學習。而現在體育進入中考,孩子們參與培訓,相當于是一邊玩、一邊學習,家長的接受度大了很多。長遠來看,假如體育占考試分值越大、區分度越明顯,家長帶孩子參與運動的熱情還會更高漲。

      張聞:您這樣說讓我想起大楊揚在今年“兩會”期間的提案,希望體育中考能避免應試化。她說她觀察到體育加入中考、分值提升后,有些地區的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形成了所謂“卷體育中考”的問題。例如一對一培訓課程增加,例如學校專門安排學生主攻一些“易出成績”的項目。她擔心這種應試化傾向讓孩子不但不會愛上體育,甚至因為中考體育科而對體育產生畏懼心理。

      王曉東:所謂“應試”其實避免不了,只能考慮怎樣盡量降低負面影響?,F在的趨勢是在考試科目設置方面多思考、多嘗試。例如以前體能類考核項目更多,但這些項目比較枯燥,孩子們就容易出現拒絕或畏難情緒。而現在加入了球類項目,孩子即使訓練的時候有點辛苦,但還是會得到游戲的快樂,甚至做得好的話可以參加比賽,接受程度會有很大改觀。

      張聞:中考體育中還加入了對平時成績的考核,是不是有利于淡化“一考定勝負”帶來壓力?

      王曉東:我覺得綜合評價稍微有點容易流于形式,變成只是一個安慰性的做法。既然是考試,本身會有嚴格的標準。而綜合評價這20分,可能體育老師基本上都會給滿,相當于70分的題目變成50分分值,某種意義上來說降低了區分度。不過這只是我個人觀點。

      體院成為體教融合未來人才庫

      張聞:從市場的反應來看,感覺今年報體育課外班的孩子更多了。除了跟考試有關,有的綜合評定也加入了體育方面的內容,例如三好學生等等。包括在小學也是這樣。我留意到北京現在就很多孩子學跳繩,因為北京的考試和或者評定有跳繩相關的內容。當體育的分數或者評定對孩子的升學日益重要時,家長通常的第一想法就是報班。力文,近幾年中考體育、小升初等等方面的改革,是不是給體育商業培訓帶來了商機?

      譚力文:以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臺為節點,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生意有爆發性增長。這個暑假尤其火爆。我所在的社區附近的體育培訓機構,放假前已經招滿生。不少教練不但排班從早到晚,甚至會有課程沖突到同一時間段。

      這些商業機遇的來源顯而易見。過去開設足籃排培訓的機構,了解到本地中考的標準調整后,自然會開設相應的培訓班。有的是幫助非應屆考生提前適應相關項目的要求,有的是為應屆考生而設的突擊。家長肯定希望孩子不要落后,比較支持這一類輔導手段,相關的培訓班就有了市場。

      張聞:國家體育總局也留意到“雙減”后體育培訓市場的客流量激增狀態,發了兩份文件希望規范校外體育培訓,避免市場膨脹期出現太多泥沙俱下的現象。

      譚力文:是的,很多方面會出現潛在問題。例如市場火爆,培訓機構就增設班次,于是對教練數量有更大需求。是不是加入進來的教練都有對應的資質呢?并不是每家機構都能做到使用合資格的教練團隊。

      游泳是暑期最熱門的體育培訓項目之一

      張聞:這又回到了師資問題?,F在市場需求量突然變大,師資究竟從何而來?

      王曉東:我們體育院校的在校生就是一個很龐大的資源庫。只是相關資源真正對接到市場需求,需要一定的過程。以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為前提,讓各個機構充分展開競爭、吸納人才,我相信結果一定是好的。

      張聞:王院長,您熟悉體院的情況。對于體院學生來說,教培市場或者中小學體育老師是不是都是很好的選擇?他們入行難嗎?

      王曉東:對很多學生來說,優先選擇是進入大中小學,成為編制類的體育老師。同時現在校外培訓市場大了,入行機會當然是很多的。包括自己開俱樂部也是一條不錯的入行渠道。

      張聞:力文,您也是體院畢業,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同學多嗎?

      譚力文:例子不少。有同學在廣州開了健身房,還設立了分店;有室友在中山開了籃球俱樂部,每年暑假的招生情況都不錯。體院畢業生走培訓市場這條路還是很對口的。

      張聞:有了體院的人才,我一直比較糾結的師資問題,就有很好的解決方案了。我們只是需要這個市場繼續完善,給同學們未來擇業提供更寬的選擇面。而最后,在培訓市場壯大的背景下,我們還是要回到一個本質問題:體教融合中,體育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體育是特長?是興趣?還是真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它視為一種育人方式呢?希望隨著學生接觸體育的途徑變多,他們更有可能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感謝兩位參與今天節目,我們下期見。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_欧亚乱色熟女一区二区_91在线精品国产丝袜超清_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