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

    1. 最新發布> 正文

      農產品滯銷難題如何破解?——關于農業種養“產”與“銷”的調查報道

      時間: 2023-08-30 12:02:29 來源: 凱迪網

      益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燦

      “謝謝益陽日報社的宣傳,真的幫了我一個大忙,幫我把滯銷的黃桃全賣完了?!?月24日,沅江市茶盤洲鎮柴洲包村果農黃利波給記者發來信息,感謝媒體公益助農宣傳,解了黃桃滯銷的燃眉之急。

      赫山區泉交河鎮一種植基地里,陽光玫瑰葡萄層層累累,煞是喜人。黃云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除了黃桃,今年我市出現滯銷情況的水果,還有黃花梨、葡萄、西瓜等。為切實幫果農打開銷路,本報記者迅速行動,通過寫新聞稿、攝制視頻,在報紙和各新媒體平臺發布,批量采購滯銷水果作為工會慰問物資發放等方式提供幫助。今年來,本報客戶端、抖音號、微信視頻號等各新媒體平臺共發布助農消息16條,總瀏覽量36萬,為推廣銷售農產品、幫助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產品的銷售情況直接與農民的收入掛鉤,“豐產不豐收”“果賤傷農”,一次滯銷也許讓農民一年,甚至幾年的辛苦全部白費。農產品供求總是存在市場波動,滯銷現象在所難免,而借助公益助農等營銷手段,只是解一時之急,治標不治本。如何科學合理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果農、農場主和農業專家,尋找解決辦法。

      豐產不豐收種得好還須賣得好

      “好不容易等來豐收,卻找不到銷路,真的急得一夜夜睡不著?!睂τ谇岸螘r間黃桃滯銷的情景,黃利波仍記憶猶新。早在20多天前,黃利波眼看著自家果園里兩萬多公斤黃桃逐漸成熟,但找不到銷路,便開始降價銷售,即使降價也無人問津?!奥犝f黃桃價格好,不愁銷,我就流轉了土地種黃桃?!?年前,黃利波就是因聽別人說種黃桃能賺錢,就到柴洲包村流轉了30多畝土地,陸續投資近20萬元,栽種紅桃、黃桃、梨等果樹。隨后的3年時間,果樹在他的精心呵護下,一點點長大。到了第4年,也就是去年,果樹本該掛果了,可盛花期遭遇了幾場大雨,落花滿地,黃桃成果少、產量低。今年,風調雨順,黃桃迎來豐收,這讓辛苦耕耘了5年的黃利波喜上眉梢。

      黃桃成熟前,黃利波就開始四處奔波尋找銷路,也與幾個批發商達成了協議,商定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批量收購?!芭l商收一些,我自己零賣掉一些,應該是能賺到錢的?!秉S利波心里這樣盤算著??傻鹊近S桃成熟后,卻因今年市場飽和,批發商毀約棄購。找不到銷路的黃利波,看著黃桃一點點爛在園里,內心十分焦灼。

      黃桃賣不出去,大半年的辛苦不算,成本也要虧在里面,損失難以承受。于是他找到記者,提出愿意降價出售,原來零售能賣到8元一斤,直接降成10元3斤?!澳苜u出一點是一點,少虧一點也算賺了?!秉S利波無奈地說。

      佳祺種植專業合作社黃桃集中上市,工人忙著打包。

      位于赫山區衡龍橋鎮樟樹咀村的佳祺種植專業合作社,是我市較早嘗試種植黃桃的合作社。近幾年,因這里的黃桃個大飽滿、口感好,市面上比較稀缺,最高賣到15元一斤,且供不應求。于是,基地開始大面積種植黃桃,周邊農戶紛紛砍掉其他果樹改種黃桃,很快就遍地桃花朵朵開。沒有料到的是,今年黃桃價格斷崖式下降,還因普遍豐收,供過于求,嚴重滯銷。

      今年迎來豐收的水果,除了黃桃,還有梨子、葡萄等。豐收本該是讓人開心的事,但果農卻因滯銷一臉愁云。在資陽區新橋河鎮車前巷村黃花梨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有1066畝的梨園,這里有翠冠梨、黃花梨、金秋梨等品種,往年主要銷往益陽城區和長沙等地??山衲甑睦孀訁s出現了滯銷,基地負責人劉學明只得四處奔忙找銷路:“沒辦法加工,只能靠自己一點點賣,急人啊?!?

      適度規模經營建立自有銷售渠道

      “做農業切忌盲目跟風和快速擴大規模?!蓖瑯邮亲鲛r業,在桃江縣大栗港鎮經營米兒家庭農場的“新農人”郭美華,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了近8年,靠短視頻引流、打造人設、建立自有銷售渠道,成了年銷售額超300萬元的“網紅農場主”?!芭笥褌兛?,現在華姐就給你們摘蓮蓬?!币粋€支架、一部手機,郭美華經常會給她的粉絲們錄農場生活的小視頻,內容包括摘蓮蓬、除草、收花生、曬豆角、打擂茶等?!坝惺裁串a品要上市了,我就錄相關視頻,主要是為了引流?!惫廊A告訴記者,自己的短視頻平臺賬號叫“米兒家庭農場”,制作各類土特產品、記錄鄉村生活的視頻,平均瀏覽量達到10W +。通過幾年的短視頻引流,賬號已經有了5萬多名粉絲,吸引了5千多名忠實客戶。這些都是她獨有的銷售渠道。

      郭美華在錄制采摘蓮蓬的視頻。

      48歲的郭美華,之所以能熟練運用網絡媒體建立銷售渠道,得益于不斷學習,作為縣政府商務局組織電商培訓的第一批學員,她經常參加各種電商培訓班、現場觀摩活動,還會關注新聞,學習市場經濟相關知識。郭美華介紹,近幾年也有不少人勸她擴大農場規模,種植如黃桃、陽光玫瑰等暢銷水果,但經過多方調查,她認為這些水果都不耐儲存,銷售時間短,且本地沒有相關加工企業,一旦滯銷就會血本無歸,所以她并沒有跟風種植?!稗r業抗風險的能力弱,必須穩打穩扎,不能別人說什么你就信什么?!惫廊A說。

      資陽區長春鎮紫薇村黑玉米種植基地迎來豐收。黃云攝

      為了提高新鮮農產品的附加值,郭美華還選擇用初加工的方式制作原汁原味的土特產,她將村民手里的原料以高于市場價5毛到一塊的價錢收上來,做成泡辣椒、白辣椒、卜豆角、酸豆角、卜茄子皮等,既能長久保存,又能方便運輸,十分受在外游子的歡迎。她的臘肉等干貨類土特產,還擺上了澳大利亞的餐桌。

      李偉是南縣常青百果園生態園的負責人,他的園區占地面積200多畝,有奶油草莓、夏黑提子、紅寶石提子等20多種水果。為吸引更多人來采摘水果,李偉同步打造了游園、采摘、餐飲、休閑、農作物科普等多種業態,每年都有大批周邊縣市居民、學校、公司團體和個人組團前來開展觀光采摘休閑活動,游客多,水果銷售自然不愁。但近幾年,李偉看到種植果樹的人越來越多,便有了危機感,他認為光靠地頭采摘還不夠,必須拓展銷售渠道。于是,他積極拓展電商、物流銷售渠道,今年就通過和京東物流合作,銷售出幾千單黃桃。

      強化市場對接延伸產業鏈條

      “無目的、無規劃的盲目種植方式,很可能導致相應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大漲大跌?!惫廊A和李偉都認為,盲目跟風是發展農業的一大禁忌,當農民看到市場上某些農產品賣得貴、賣得好,便盲目跟風種植養殖,結果產品品質難以保障,難逃滯銷、虧損的命運?!坝绊戅r產品銷售的因素很多,農產品‘難賣’現象時有出現?!笔修r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劉暉介紹,相比于其他行業,農產品市場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鮮活農產品受市場、信息、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加上目前我市農業的生產、加工、儲藏、物流和消費的全產業鏈條還不健全,產銷信息不對稱,就更容易導致農產品滯銷問題出現。

      按照經濟運行規律,農產品市場運行出現波動十分常見,但如何合理規避農產品運行的市場風險,更好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呢?劉暉認為,在已出現滯銷現象的農產品領域,通過調查摸底,掌握滯銷產品的種類、數量等情況,及時統計匯總和實行動態跟蹤的基礎上,做好本地供需市場調研,并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各大商場及有關企業的供需對接,做到本地農產品優先供應本地市場需求,以解農戶燃眉之急。相關主管部門可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強化市場意識,熟悉市場運行規律,掌握高效品種的種植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的同時,鼓勵他們發展以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為核心的種、養、加工復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稗r產品加工也是不錯的選擇?!眲熣J為,我市應加快發展產地精深加工,擴大初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合理布局加工企業,支持中小型加工企業兼并重組,科學設立加工產業園區。此外,還須加強產業監測和信息發布,做好預警預報,適當調控規模和價格,規避集中上市風險。建議推廣農產品價格保險機制,減輕種植戶的經濟損失。農戶、合作社可創新營銷模式,推進農電、農超、農批對接,組織大型商超在本市農村地區建立直采直銷供應基地,建成益陽農產品售賣專柜、專區。

      記者手記

      好收成變為好收入,需要更多合力

      “果盤子”“菜籃子”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老百姓的餐桌。而新鮮農產品要從田間地頭走向果盤和餐桌,需要經過很多環節。這個過程不僅考驗一個地區的產業鏈、保鮮鏈、運輸鏈等配套建設,還考驗相關部門的服務工作是否到位。

      目前我市不少農民在種植方面還存在規模較小、經營分散、缺乏統一標準等問題;從銷售環節看,大部分農民還依賴傳統營銷方式,缺少現代化銷售渠道的助力,好產品難以賣出好價錢;從流通環節看,生鮮水果、新鮮蔬菜的采摘時間和保鮮期較短,要想供應更遠更大的市場,還面臨不少難題。

      尤其在夏秋季節,時令水果和蔬菜集中上市,僅靠周邊游客和地頭采摘,如果是小規模、少量還好,可遇到規模大一點的,產量高一點的,靠本地消費者恐怕難以“消化”。加上新鮮農產品不耐儲存的特點,對冷藏保鮮、物流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在家門口賣不完,運往外地又運輸難時,就很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問題。

      如何解決滯銷難題,讓新鮮農產品順利從田間地頭走向餐館餐桌,賣得更紅火?這不是農民一家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全方位聚力、全鏈條發力。政府和相關部門要主動作為,當好“店小二”,統籌人才、資金、政策優勢,解決好一家一戶干不好、干不了的事。比如增設冷藏設施、建設冷鏈運轉中心,推動建立安全、暢通、高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供銷合作社、物流企業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田頭小型倉儲保鮮冷鏈、產地低溫直銷配送中心等配套設施,幫助農民降低產后損失。

      另外,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從生產源頭科學規劃,避免“一窩蜂”種植雷同品種,堅持“適地適栽”,合理規劃“一村一品”。同時,提供更多專業技術支撐,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加強品牌建設,夯實農產品的品質基礎。面對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可能帶來的市場過剩,要加快發展精深加工、做好農旅融合文章等,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條,促進錯季銷售,讓鄉親們獲得更多增值收益,讓農民的好收成變成實實在在的好收入。

      關鍵詞:

      責任編輯:QL0009

      為你推薦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投稿合作| 法律聲明| 廣告投放

      版權所有 © 2020 跑酷財經網

      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網站聲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許范圍內服務!

      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

      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_欧亚乱色熟女一区二区_91在线精品国产丝袜超清_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ruby id="zpo55"></ruby>
      1. <mark id="zpo55"></mark>
        <ruby id="zpo55"><video id="zpo55"></video></ruby>

        <progress id="zpo55"></progress>
        <mark id="zpo55"></mark>
          <strong id="zpo55"></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