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7月2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過10萬億元。
胡靜林還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稅務部門累計征收的稅費收入預計將超過155萬億元,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80%左右。
(相關資料圖)
我國稅收收入“量增質優”
胡靜林表示,總體來看,“十四五”時期我國稅收收入在規模上是穩步增長,在結構上是不斷優化,呈現出“量增質優”的特點。
從行業結構看,占比最大的是制造業稅收,近年來均保持在30%左右,反映出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在稅收上的“壓艙石”作用;增速最快的是信息軟件和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其稅收占比,2024年較2020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
從稅種結構看,“十四五”時期直接稅比重超過40%,較“十三五”時期提高了1個百分點,反映出稅收的調節分配功能在增強,我國稅制結構在優化。
稅收數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胡靜林表示,“十四五”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比如,綠色轉型不斷加快。2021至2024年,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在內的清潔能源發電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3.1%,占全部電力行業銷售收入比重由原來的30.3%上升到33.8%。
新增減稅降費預計達10.5萬億元
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預計達到10.5萬億元,辦理出口退稅預計超過9萬億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向好、向新。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蔡自力表示,從政策導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3.6萬億元,占比達到36.7%;從受益主體看,在各類經濟主體中,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內的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降費7.2萬億元,占比達到72.9%;在各類規模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共享受新增減稅降費6.3萬億元,占比達到64%。
稅制改革和減稅降費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個人所得稅為例,今年剛剛結束的個稅匯算與2020年初次匯算相比,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人數達到了1.19億,增加了55%,減稅金額增長了156.5%,2020年是1160億元,今年增加至近3000億元。
今年以來,稅務部門在全國推廣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退稅辦理效率提升40%以上,有力支持了入境旅游和消費。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透露,今年1至6月,國內離境退稅商店數量成倍增加,已經超過7200家,享受退稅人數同比增長186%,退稅商品銷售額及退稅金額同比分別增長94.6%和93.2%,境外旅客“中國游”熱度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