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稅務部門累計征收的稅費收入預計將超過155萬億元,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80%左右;稅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稅)將超過85萬億元,較“十三五”期間稅收總額多13萬億元;稅務部門“十四五”期間累計征收的社會保險費和土地出讓金等收入將超過70萬億元……7月28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稅收改革和發展“成績單”。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預計達10.5萬億元,辦理出口退稅預計超過9萬億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向好向新。從稅務登記的數據來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涉稅經營主體突破1億戶,較2020年凈增加3000萬戶,顯示我國市場活力足、韌性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同時,稅制改革和減稅降費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胡靜林舉例說,今年剛剛結束的個稅匯算與2020年初次匯算相比,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人數達1.19億,增長55%;減稅金額增長156.5%,今年增加至近3000億元。
此外,“十四五”期間,我國綠色稅制建設不斷完善。2021年至今年6月,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等專門的綠色稅種實現稅收收入2.5萬億元,推動綠色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減稅降費1.5萬億元。
年均新增減稅降費超2萬億元:民營小微企業是主要受益者
“十四五”時期,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等關鍵領域,我國部署實施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既為市場主體和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減稅紅利,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了強勁動力。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蔡自力表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9萬億元,預計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0.5萬億元,年均新增減稅降費超2萬億元。從政策導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3.6萬億元,占比達到36.7%;從受益主體看,在各類經濟主體中,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內的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降費7.2萬億元,占比達到72.9%;在各類規模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共享受新增減稅降費6.3萬億元,占比達到64%。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稅收支持政策?!笆奈濉逼陂g,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優化、力度不斷加大,其中,2024年度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32萬億元、享受戶數61.5萬戶,較2021年度分別增長25.5%和16.7%,為我國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發揮了關鍵作用。
稅收結構“量增質優”:稅收收入與GDP增速大體匹配
“十四五”時期,我國稅收收入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呈現出“量增質優”的特點。
據胡靜林介紹,從行業結構看,占比最大的是制造業稅收,近年來均保持在30%左右,反映出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在稅收上的“壓艙石”作用。增速最快的是信息軟件和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從稅種結構看,“十四五”期間直接稅比重超過40%,較“十三五”期間提高了1個百分點,反映出稅收調節分配功能增強,我國稅制結構優化。
從稅收與經濟的協調性來看,經濟決定稅收,但也會受一些因素影響,造成經濟與稅收不完全同步。近年來,我國減稅降費力度較大,對經濟增長具有拉動作用,對長期稅收也是有利的,但會減少當期的稅收收入。此外,還有價格變動因素,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是以不變價計算,稅收收入是以現價計算,價格特別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對稅收收入影響很大,這兩年稅收受PPI的影響比較直接。
胡靜林還談到了稅源結構因素。胡靜林表示,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科技創新,我國經濟稅源發生了一些結構性趨勢性變化。其中,對稅收貢獻相對較大的房地產等傳統行業增速下降,帶來相應稅收增速放緩甚至減收;“新三樣”等新興行業發展勢頭好,但稅收總體規模較小,享受的優惠政策比較多,現階段對稅收增長的拉動作用還不夠大?!疤蕹@些因素后,我國稅收收入與GDP增速大體是匹配的?!焙o林說。
三個“多”與“少”的對比:辦稅繳費體驗更省心省力省時
辦稅繳費便利度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反映我國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笆奈濉逼陂g,稅務部門連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著力提供更加省心省力省時的辦稅繳費體驗。
國家稅務總局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榮海樓表示,第一個變化是辦稅“跑馬路”少了,“走網路”多了,辦稅服務廳里排長隊基本成為歷史。以北京涉稅業務量最大的朝陽區辦稅服務廳為例,其服務轄區近40萬戶企業和400萬自然人納稅人。隨著統一規范的新電子稅務局在全國上線,“云端”辦稅大廳熱鬧起來。
第二個變化是發票“紙質票”少了,“電子票”多了,納稅人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領票開票寄票基本成為了歷史。榮海樓表示,在“紙質票”的條件下,納稅人需要經常去辦稅大廳申領發票,領回以后要精心保管好,生怕“票丟了”;開票的時候要精細安排好,生怕“票少了”不夠用;開票以后還要一張一張打印好,交給受票人,有時候還要郵寄過去;票用完以后還得清點好,再到辦稅大廳驗舊換新。在全環節、全要素的數字化電子發票推行后,納稅人可線上領票、開票,票開好后就能實時電子送達受票人。
第三個變化是報表“手工填”少了,“自動填”多了,企業抱著厚厚的資料去稅務機關現場申報辦稅基本成為歷史?!斑^去,納稅人在辦理日常申報的時候,需要從一堆堆的發票報表中去找數據來填納稅申報表,費時費力并且容易出錯?,F在,我們的智能申報系統可以為很多納稅人預先填好數據,納稅人確認后一鍵提交,就可以一次完成多個稅種的申報和繳稅,申報的時間也提速到按分鐘辦理?!睒s海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