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國補”靴子正式落地。
【資料圖】
8月12日,財政部聯合多部門重磅發布個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即備受矚目的“雙貼息”政策。緊接著,8月13日,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對這一政策進行詳細解讀。
與此同時,多家銀行、消金機構火速跟進,表態推進政策實施。市場對于“雙貼息”政策的期待值被推向高潮。
從政策本身來看,可謂亮點紛呈。首先,政策惠及范圍更為廣泛,既將眾多服務業經營主體納入其中,又覆蓋了廣大個人消費者,無論是街邊的小餐館、理發店,還是普通家庭購置家電、外出旅游等消費行為,都有可能受到政策的眷顧。
其次,在支持消費的力度上實現重大突破。與過往直接的財政補貼不同,此次兩項貼息政策推動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發力,充分發揮公共資金的引導作用,如同精準的“引水渠”,撬動更多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的消費領域,激發消費潛力,提升市場活力。
此外,貼息流程更加高效便捷。以個人消費貸款為例,借款人主要操作僅需授權經辦機構識別相關貸款賬戶交易信息,用于貼息資金測算。兩項貼息政策涉及的貸款利息扣減、貼息資金申請等工作,均由經辦機構負責,借款人無需額外操心,大大簡化了流程,提高了政策落地的效率。
當然,“雙貼息”政策最為關鍵的意義在于,從消費的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推動經濟形成良性循環。對于個人消費者而言,在相關貸款經辦機構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用于日常消費或重點領域消費時,能切實感受到利息成本降低,消費信貸負擔極大減輕。這一實惠讓居民消費意愿被充分激發,有了更多底氣和動力釋放消費需求。
居民消費需求因貼息政策被激發后,消費市場規模隨之擴大,這無疑為服務業經營主體帶來更多業務訂單和營業收入,經營狀況得以改善。
眾所周知,服務業經營主體大多是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制約著其發展。而此項貼息政策的出臺,恰似一場“及時雨”,為它們提供了低成本金融資源支持,使其更有能力擴大生產規模、改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質量,進而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供給。
在經營主體盈利穩定后,便更有信心和資金實力進行設備更新、技術升級,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使得居民收入得到更大保障,反過來進一步增強消費能力和意愿,如此一來,便形成了“居民愿意消費→服務業經營主體增收→經營主體擴大投資、穩定就業→居民收入增長→消費能力提升”的正向循環。
“雙貼息”政策的出臺,是財政與金融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精準施策激發消費市場潛力,提升市場活力。隨著政策的落地實施,在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十一”黃金周等傳統消費旺季,也有望進一步釋放消費活力,讓廣大消費者和服務業經營主體切實受益,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發展。